醒灵解释,很多人对于醒灵解释不是很清楚,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,希望此文章能帮到你。
老西宁人遇到婚丧嫁娶、生子满月、乔迁贺喜、生辰祝寿、店铺开张、金榜题名等大事,都要请曲艺艺人来唱曲儿助兴。家中老人去世后,在将要出殡的头一天晚上,也就是“外家说话”、“送亡”、“入殓”等程序完毕以后,请来曲艺艺人唱曲儿,就是“醒灵”。一来,超度亡灵,;二来,亡者的亲属(俗称丧主)在灵堂前彰显自己的贤惠孝顺;三来,借此机会,让亲友、后人在听曲儿的过程中受到启迪。
当请来唱曲儿的艺人后,“丧官”(丧主家请的大东家)亲自陪同艺人,招呼“知客”(丧主家请来帮忙招呼宾客的人)先上“汤米三碗”(或“六碗”,或“八盘”),然后敬酒,谓之“升”。这时,听曲儿的男女老少已经占据了座位,静等着听曲儿。吃罢饭,艺人们摆好弦索家私(扬琴、三弦、板胡、二胡等),对好音、调好弦,就开唱了。
艺人先唱一段专门在丧事上唱的曲儿:“香山添座(如逝者为老奶奶,则唱瑶池添座),阆苑跨鹤,金童玉女前开道,长幡宝盖过金桥……”这段唱完后,有老爷爷或老奶奶就会要求艺人们:“那给我们唱个《岑母教子》撒!”于是,凄婉感人的《岑母教子》在众人的期盼下渗进了各自的耳中、流进了大家心扉:“……娘怀你一个月三十天草尖露水,娘怀你两个月六十天沙里澄金……临落草疼得娘上天去天上无路,疼得娘入地去地下无门……”
唱曲儿的唱得抑扬顿挫、百般情动;操弦索的乐师们心无旁骛,琴瑟齐鸣,铮铮嗡嗡、叮叮咚咚;景生情、情生景,深深地触动了听众的心弦。听曲儿的老爷爷半张着没有几颗牙的嘴,听得如痴如醉;老奶奶啜泣着,手里捏着早被泪水打湿了的尕手巾儿;年轻人全神贯注,生怕听漏掉曲儿的词句。曲儿的魅力无不让人动容。
《岑母教子》在听众的唏嘘声中唱完了,全场还沉浸于一片寂静。“升酒!升酒!”在“丧官”或“知客”的大声招呼下,就会有老爷爷们或老奶奶们颤巍巍地端着盛满酒杯的盘子,给唱曲儿的把式敬酒,听众们也七嘴八舌地说:“哎哟!实话唱着好啊,看给!看给!好好儿看给个!” 升完酒,为了缓解场上的伤感情绪,唱曲儿的把式们会来上一段轻松幽默的“打搅儿”:“得儿得儿了么了,你的曲儿下来了,我的搅儿上来了……一挂搅了个没眉眼哪,涎水溅下了两罐罐哪……”然后再接着唱。艺人们所唱的曲儿的内容一般都是些劝善、教化、警示、训诂等方面的段子,如《伯牙抚琴》《大饯别》《张良辞朝》等段子,让大家再一次大饱耳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