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琰是孟子孙子吗,很多人对于孟琰是孟子孙子吗不是很清楚,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,希望此文章能帮到你。
1. 不是孟子孙子2. 孟琰是孟子的第三代孙子,与孟子的关系是曾孙。3. 孟琰是孟子的后代,他在孟子家族中承袭了孟子的思想和学说,并且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。但是他并不是孟子的直系孙子,而是位于孟子家族的第三代。
不是。
孟琰,字休明,朱提人人。孟琰是孟获的族人,在刘备去世后,蜀汉南中地区发生了叛乱。
孟子的祖先是鲁桓公的庶长子庆父(就是“庆父不死、鲁难不已”的那个庆父),庆父死后其子公孙敖继其位,庆父字仲孙,后人为避讳弑君之罪改称孟孙氏,后又简化为孟氏(也有说法认为孟孙是孟氏族长的特称),其中有一支从鲁国迁居到邹国,孟子就是这一支繁衍的后代。
是的,孟琰是孟子的曾孙。
1.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,他的影响广泛,被誉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2. 孟琰是孟子的曾孙,意味着孟琰是孟子的后代。
他承袭了孟子一脉的家族传统和思想理念,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孟子的思想启发。
3. 孟琰可能在自己的学术研究或教育实践中延续了孟子的遗志,通过传承与发展孟子的思想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
根据公开资料,暂时没有找到与孟子孙子相关的信息。
1世孙(儿子) 孟仲子,北宋郑和五年(1115年)追封“新泰伯”
2世孙(孙子) 孟睾,邹之处士,隐居不仕,好静、多智虑,容貌俊仪,通五经,美词章
3世孙(曾孙) 孟寓,朝召不受,性忠厚淳朴,不骄侮人,善于与人交往,治家有道
4世孙(玄孙)孟舒,字子怀,汉朝云中牧
5世孙 孟之后,隐居不仕
6世孙孟昭,汉朝博士,博览经史,问贯古今
7世孙孟但,汉朝太子门大夫,精易道
8世孙孟卿,汉朝淮阳太守、太傅
9世孙 孟喜,字长卿,汉朝郎官
10世孙 孟鎡,抱道不仕,主奉祀事
11世孙孟兴,汉朝尚书郎
12世孙孟尝,字伯周,汉朝徐令、合浦太守
13世孙孟展,字君城,不仕
14世孙 孟戫,东汉济阳太守、太常、太尉
15世孙孟敏,字叔达,东汉新郡太守。博学能文,有荷甑堕地不顾事
16世孙孟光,字孝裕,东汉讲部史;蜀汉拜议郎、符节令、屯骑校尉、长鲁少府、大司农
17世孙孟康,字公休,曹魏散骑侍郎,弘农太守,典农校尉,渤海太守,给事中,散骑常侍,中书令,封广陵宁侯
18世孙孟宗,字恭武,孙吴永宁令、右御史、司空。“二十四孝”之一,有“哭竹生笋”之事
19世孙 孟揖,晋朝庐陵太守
20世孙孟观,字叔时,晋朝殿中郎、黄门侍郎,生二子:孟嘉、孟陋
21世孙孟嘉,字万年,晋朝安西大将军长史、江州别驾,生二子:孟怀玉、孟龙符。性无苟合,言无夸衿,为时所重
22世孙孟怀玉,晋安帝时封鄱阳县侯,后为阳丰县男,任江州刺史、南中郎将
23世孙孟表,字武达,南齐马头太守;北魏辅国大将军、南兖州刺史、豫州刺史,因功封汶阳县伯,散骑常侍、光禄大夫、平西大将军
24世孙孟斌,北魏右丞相
25世孙孟威,字能重,北魏平北大将军、光禄大夫、骠骑大将军、左光禄大夫
26世孙 孟恂,字修仁,北魏东州太守;北周太子少师、太子太傅、车骑大将军
27世孙 孟儒,字敬业,北魏彭城王韶典;北齐文宣帝除中书舍人、东郡太守、广平太守、太中大夫、卫将军
28世孙孟景,隋炀帝时为膺扬将军
29世孙 孟善谊,隋朝河内通守
30世孙孟诜,唐朝凤阁舍人、春宫侍郎、相王召为侍读、同州刺史
31世孙 孟大融,唐玄宗屡召不仕,后隐居于王屋山
32世孙孟浩然,唐朝诗人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生二子:孟云卿、孟庭玢(孟郊之父、孟常谦的祖父)
33世孙孟云卿,字宜甫,唐朝校书郎,与诗人杜甫善交。生二子:孟简、孟华
34世孙孟简,字几道,唐朝仓部员外郎、谏仪大夫、常州刺史、户部尚书、御史中丞、山男东道节度使
[注:孟简、孟华均无后代,所以把孟庭玢的孙子,即孟郊(唐朝诗人)的儿子孟常谦作为孟轲的第35世孙]
35世孙 孟常谦,唐朝安州刺史、侍御史、安州防御兵马使,生二子:孟遵庆、孟元阳
36世孙 孟遵庆,旨召不仕
37世孙 孟琯,唐元和末旨召不仕。韩文公云:年少,礼甚娴。手持问一编甚钜。退披其编以读之,尽其书无有不能。其所与友尽善之。生二子:孟方立、孟方迁
38世孙孟方立,唐朝昭义节度留守
39世孙孟承诲,后晋太府卿
40世孙孟汉卿,后周左羽林大将军
41世孙孟贯,不仕,工于诗词,主奉祀事
42世孙孟昶,隐居不仕,主奉祀事
43世孙 孟公济,少励高行,不乐仕进,避契丹之乱,藏谱于屋壁,隐居东山而终
44世孙孟宁,宋仁宗景佑四年(1037年)孔道辅守兖州,访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阳,又于凫村访得四十五代孟宁,推荐于朝,拜迪功郎、邹县主簿。率领族众,修编祖谱,主奉祀事。至此家事复兴,无废缺现象。孟氏后裔尊为中兴祖,附祀故里祠。生二子:孟存、孟坚
45世孙 孟存,主奉祀事,生二子:孟况、孟海
46世孙 孟况,宋朝鱼城教谕,主奉祀事
47世孙 孟彬,宋朝临沂县主簿,主奉祀事,生二子:孟澄、孟沂
48世孙 孟澄,仕为滕县尹,主奉祀事。
49世孙 孟德成,居滕,元太宗时复其家。仕峄州知州,为族长,主奉祀事,生三子:孟述祖、孟光祖、孟荣祖
50世孙 孟述祖,主奉祀事,生四子: 孟惟清、孟惟忠、孟惟敬、孟惟信
51世孙 孟惟清,主奉祀事
52世孙 孟之平,主奉祀事,生三子:孟思春、孟思温、孟思润
53世孙 孟思春,主奉祀事
54世孙 孟克刚,主奉祀事,无嗣
55世孙孟希文,字士焕,他是孟子的第45世孙孟坚的第九世孙孟克仁的长子,1451年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,主奉祀事。孟氏世职自此始
56世孙孟元,字长伯,1489年承袭世职,其子孟公綮(1533年承袭世职)
57世孙 孟公肇,字先文,是孟元的弟弟的儿子,1523年代袭世职
58世孙 孟彦璞,字朝玺,1567年承袭世职
59世孙孟承光,字永观,1601年承袭世职,长子孟宏略(其子孟闻玉)
60世孙 孟宏益,字振扬,1623年代袭世职;孟闻玉长大后即让职,朝廷改封孟宏益为锦衣卫千户
不是。
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,他的影响广泛,被誉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孟琰,字休明,三国时期朱提人(今天的云南省昭通县境)人。孟获族人,三国时期蜀汉大将,出身南中豪族孟家,官拜辅汉将军,后担任蜀汉虎步监,从诸葛亮多次北伐,曾在五丈原和司马懿的部队激战。
姓孟的不一定都是孟子的后人,有的是孟子祖先的后人,俗称和孟子是一家当族,有的是通过关系,战征,等原因后改成姓孟的,孟子时期也有许多姓孟的,和孟子没有关系,止是同姓所以说姓孟的人不一定就是孟子的后代,有一些姓孟的也有自己的支派和祖先。
不是!
没有这个说法。
你还知道孟琰。看来你三国了解不算少。知道蜀汉有个将领叫孟琰的不很多。他没啥太多事迹。不像关羽,张飞,赵云等这么“大名鼎鼎”!